#小众
#摄影
#自然奇观
#人文游
游玩金珠玛米之路,线路:从重庆乘飞机到邦达机场,驾车经昌都到达江达县城,次日从岗托村红军纪念碑开始徒走,二十五公里到达海拔4250的矮拉山顶,住宿桑珠洒列营地,第三天雪巴沟,夏乌村,赵尔丰府衙遗址。返回江达,驾车沿317国道经昌都市,邦达草原,到时达邦达机场,乘飞机返回。
贴士:此线路需要熟悉当地线路,有当地向导最好。徒步海拔较高,身体单薄,有高反的慎往。藏区天气变化较快,防寒防雨。

徒步43公里,感受当年金珠玛米走过的路

“金珠玛米”藏语,解放军。金珠的汉语意思是拯救苦难的菩萨,玛米的汉语意思是兵,金珠玛米就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兵的意思。解放西藏后在整个藏区“金珠玛米”就成了解放军的专有称呼,沿用至今。足见解放军是深得西藏人民爱戴的!
金珠玛米之路即是一九五零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解放西藏时的入藏之路。现在的317国道前身。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次战天斗地的伟大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而解放军入藏的艰苦跋涉路途,翻越雪山的数量,是人民军队史上不逊长征的又一壮举。
1950年时,西藏仍是与外界阻隔的秘境绝地,十八军入藏,边行军,边修路。部队走到哪里,就把公路修到哪里。用最原始的工具钢钎,铁锤,十字镐。生生打通了横断山脉,修筑出一条通向昌都的天路。众所周知,康藏路非常艰险,沟壑、峻岭、大河、雪山,连绵不断。海拔多在四千多米以上,行走尚且不易,何况还要修凿出路?平均每一公里就有一名战士牺牲。这条路可以说是解放军战士用鲜血与生命修筑的!
遥想半个多世纪以前,这支英勇的人民军队,放弃了已经得到的安逸和幸福,奔赴西藏解放尚属农奴的藏区人民,而踏上了这条充满艰险危难的伟大征程。几千年来被群山阻隔的雪域高原,从此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许多人在进军途中长眠雪岭,而这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却从此阳光普照,春风万里。
如今重走崇山峻岭之间的这条“金珠玛米”之路。缅怀人民军队这段气吞山河的历史,不禁感慨万千:只有胸怀人民福祉的我们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军队,才能克服这千难万阻,完成这战天斗地的英雄壮举!
做为游客,昔日的历史,不管是长征之路,还是金珠玛米之路,我们都怀着强烈的景仰与震撼,通过重走,打开共和国的记忆,铭记这段不能被忘记的历史。金珠玛米之路的险恶已经成为过去,艰辛程度缩减几尽。剩下就是这一路美丽的风景,和被藏族人民代代传颂的故事。
岗托镇背山面水,是1950年十八军强渡金沙江,在西藏的土地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地方,号称“藏东第一村”。岗托镇境内的雪巴沟是江达知名景点,距镇政府10公里,是此次徒步跨越横断山脉沿线的一处让人惊艳的美景。奇形怪状的冷峭山崖、绿茵茵的草地、收割后的黄色农田,小桥流水,恬然人家等自然景观,被人们誉为“小亚丁”。
雪巴山的海拔在雪线以上了,裸露的山体是常年冰侵雪蚀的结果,阳光照耀,白云缭绕,湛蓝苍穹之下雪巴山闪耀着神圣纯净的光彩。
矮拉山海拔4245米,是我们这次徒步跨越的最高山峰。气喘喘吁吁的徒步走到山顶。因为身在其中,反倒难以看清楚他的真实面目了。山顶经幡飘扬,山下道路盘旋如带。汽车行驶在这样的路上,对驾驶人胆气是种考验。不过现在进出这个藏东门户的雀儿山隧道,已经贯通,十一便可通车,矮拉山隧道也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相信明年开春再来时,不须再走这样的盘山公路了,便可好整以暇的沿路观赏美景啦!

雪巴沟,横断山深处的秘境

世间的美景众多,只是限于地理条件和所处位置,有些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被炒的火爆。有些就只能是藏在深闺很难为外人所知。与这些藏于深闺的美景相遇除了用心为之,就是需要缘份。遇到雪巴沟的美景是江达县旅游局的用心安排,而于我却是意外惊喜。
雪巴沟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的横断山脉,是举世闻名的纵谷区,有陡峭高耸的山岭,深切幽静的峡谷,水草丰美的高原牧场,麦浪翻滚的农田,气象万千的林海覆盖,自然景观丰富多彩。有“小亚丁”的美誉。 
雪吧沟风景区属岗托镇境内,离镇政府10公里处,全长约13.5公里,山间宽约3公里。沿途坐落两个藏族村落、一个庙宇、一处雪山沼泽、一条溪沟。奇形怪状的山崖、绿悠悠的草地、小桥流水,两侧雪山夹道森林密布,景色峻逸。
雪巴沟是一处远离尘世的秘境。苍苍莽莽的大山,连绵不绝,山下溪泉奔腾流泄。偶一片滩地,农田平整,篱笆围筑,收割下来的青稞挂在架子上晾晒。几幢藏红色房屋依山坐落。炊烟袅袅自屋顶升起。幽谧宁静。
不远处的雪巴山顶云朵缭绕。雪巴山的高度已在雪线之上。山头是裸露着的森森怪崖,寸草不生。山壁间隐约能看到几个黑黝黝的洞口。旅游局长松姆美女说:雪巴山壁上有许多天然的山洞,景区正将这些山洞合理利用,修建成“洞府”,供游人住宿。明年再来这里就可以住在这些洞里了。这是种相当刺激的全新体验,尝试做一回现代文明洗礼过的穴居人,想想都兴奋。
喜欢这样的村落,散散落落的几户人家,既不喧闹,也不冷清。门前的空地上开垦几片农田,养两头牛来减轻劳动强度,种植一年需要的粮食,牧一群羊儿。一切自给自足,帝力于我何有哉!
从317国道进藏,因为要翻越海拔六千多米的雀儿山,其艰险程度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所以317线游客比较少。少了外界的滋扰,这些大山深处的村庄都保留着最原始的风貌。这不仅仅是表面的小桥、流水、人家,竹篱、炊烟,牛马。而是那种远离红尘才有的纯粹宁静,那种对繁华喧嚣漠视的纯粹安祥。现如今国家对于藏区的政策倾斜与经济倾斜力度很大,他们完全有条件搬进城市。但这是他们喜欢的环境,是他们习惯的生活,隐居深山,与世无争,与天地大山自然为伴,守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群牛羊,一溪清泉,就在这静静一隅,安守着属于他们的地老天荒。
村子里的藏民生活还比较原始,洗衣服的方式是用脚反复的踩,用手搓。深山里藏民大多不会讲汉语,但这并不防碍他们友善好客。见到我们拍摄,有几分腼腆,但并不拒绝。
走出沟,回望雪巴沟,云开雾散,明媚的阳光照在冰雪侵蚀的雪巴山上,照在山腰处青草覆盖的的绿坡上,旷然空寂之中有一种暖洋洋的明丽。这是一种拥有惊世之美而不自知的天真,自然澄净皆在不经意间。文明的进程或许会逐渐改变这里的宁谧,但改变不了这属于雪域高原骨子里的淡泊清寂。
桑珠洒列营地
进入藏区,美好的风景常常让人流连忘返,尤其是对于摄影爱好者,一般要拍日落金山,不送走天际最后一缕光是舍不得离开的,在横断山这样山岭如聚的地方,住宿就成了游客担忧的事情,而在达江有许多的洒咧营地供过往旅人歇脚打尖。藏包,罗汉榻,酥油茶,川式小炒,藏式火锅,篝火,锅庄舞,非常奇妙的体验。
桑珠洒咧营地,不仅是旅人途中的家,其周边的风景也是美不胜收的。夏乌村便是相邻营地,世外桃源一般的藏族村落,藏村除独具特色的红色调房屋外,寺庙是每个村子都会有的。在气候条件严苛的高原,信仰是心灵的慰藉,这种精神力量让藏民在这片高原乐观而豁达地面对自然,一代代藏民在蓝天下沿袭着古老的传统,包括生活与生产,以及他们神圣的信仰。
桑珠洒列营地
藏区的天气便如是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晴时天空朗丽,白云飘浮,阴时乌云翻滚,空气湿冷,小雨、中雨说下就下,但雨也下不长。通常十几分钟雨收云再起,如此循环。

江达夏乌村,封疆大吏赵尔丰的功过故事

知道夏乌村这个地方,是因为桑珠洒咧营地。桑珠洒咧营地是从317国道进藏到江达县城前唯一的一处可以提供旅客吃饭住宿的地方。营地建在山凹间的平地上,全草坪覆盖,草间有温馨的花儿摇曳,旁边金沙江水喧闹的流过。几顶牦牛帐篷,几幢藏式楼房,加上营地主人桑珠贴心周到的服务,这里就变成了连绵横断山脉深处的旅客之家。
营地紧临夏乌村,夏乌村是大山深处一个世外桃源一样的藏族村落。村内房屋并不聚堆,零落的散建着,房屋周围是刚收割完毕的青稞田,黄色的青稞茬儿成为田野的主色调。阡陌如带,家家相通。牛儿马儿悠闲的低头啃草。四围的山峦静静的矗立。山顶云卷云舒,山间绿色如染,整个山村静寂安祥,千年万载,亘古不变。
不太清楚这大山深处村民们的生活主要来源是什么,但从房屋的质量,以及他们几乎每家门前或院内都停有汽车,摩托车情形来看,生活应该是富足的。村民们除了耕种,放牧,闲暇还会在房前屋后种植许多鲜花。在这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青山巍巍,江水滔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夏乌村民用最简单的生活方式诠释幸福的含义。或许这就是我们所向往的与世无争,岁月静好!
信仰于藏族人民,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与生命密不可分。即便是深山最深处,也阻隔不了他们内心的笃诚。即使就这么几十户人家,村里也建有两座寺院。刻有经文的石头,五彩的经幡,随处可见。据说,每一阵风吹过这些石头和经幡,就相当于颂经一遍,吹去晦气,带来吉祥。
夏乌村不仅具有恬淡宁静的美,还是一处有故事的地方。对近代西藏影响力最大的清末封疆大吏赵尔丰曾在这里设立府衙。并最终在这里被处以斩首之刑。当年的府衙现在只剩下黄土夯就的残垣断壁,凄凄凉凉的座落在夏乌村后面的山坡上。讲述着一代柱臣叱咤风云于乱世之中的故事。
众所周知,清朝末年,慈禧老佛爷专政,中国从世界强国,走向人人得而欺之的积贫积弱。英国用精明的手段强占殖民了西藏。清驻西藏官员无能且不做为的情况下,英与西藏班禅在一没有清政府授权,二没有清驻藏官员签署,三没有达赖知情的情况下签定了流氓的《拉萨条约》。西藏对英国的殖民逐渐默认,而清朝派驻西藏的官吏凤全又被土司所杀。赵尔丰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西藏。
西藏的大权一般掌握在寺院和土司手中。赵尔丰进驻西藏后,恩威并施,以武力镇压平定土司,再削减了寺院的权利。在政治上,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度,改设流官管理;在宗教方面,抑制寺庙势力的恶性膨胀;在经济上,禁止土司、头人、寺庙放高利贷,严禁炒作买卖土地,废除土司、头人、寺庙的经济特权,废除无偿劳役和各种杂派,鼓励垦荒,兴厂开矿,改善交通,发展邮政,统一度量衡;在教育方面,发展官学,打破了寺庙对于文化教育的垄断。
年届六十岁的赵尔丰在藏七年,在这七年之中,西藏山河表里重新全部归于王化,土司人头滚滚落地,“赵屠户”的大名传遍整个藏区,直至名扬全国,而他本人却在大业将成之际,因不得已而为之的镇压“保路运动”而声名扫地。(无能的清政府将国有铁路出卖外国,引发民众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赵尔丰食君禄,担君忧,忠于执行清廷旨意,违心武力镇压了这场运动)
镇压“保路运动”事件被认为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线,赵尔丰也因此事件被免去四川总督一职,留任边务大臣。 武昌起义爆发后。尹昌衡诱捕了赵尔丰,并将其杀害。
府衙遗址对面下临滔滔奔涌的金沙江的半坡上,据说那是当年对赵尔丰行刑的地方,被当地人叫做“断头台”。当地人绘声绘色的向我们描述,赵尔丰被绑在那里,刽子手挥舞大刀,斩断了赵尔丰的脖子,头胪顺着山坡滚到下边。
坐在断头台上聚餐,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受。我的脑海里总是放映着那个最悲壮惨烈的画面。坡下的金沙江水,哗哗流去。当年是非功过皆逝如流水,百年之后重启这段历史,对于这位满清重臣,自然是客观公正看待。
关于赵尔丰其人,在后人的评价里是善恶功过不一。但可以肯定的说,赵尔丰在西藏的一系列的政策,奠定了清朝灭亡后,抗战,内战时期,西藏局势的稳定。在1950年解放军进驻西藏时,能够在昌都一战后,旋即和平解放西藏,多少也有赵尔丰的功劳。也许在风雨飘摇时期,非常的手段才能达到非常的效果,或许手段霹雳,但实在的管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里无法以对错忠奸简单去评判。赵尔丰作为满清重臣,自然有他的身份局限性。处于历史大变革时期,谁又能看清历史发展的方向?不管是镇压保路运动,还是成都杀戮。赵尔丰只能听命于清廷,效忠于清廷。时过境迁,在遗址前回顾这段故事,徒有唏嘘。
此次重走“金珠玛米之路,是两天的徒步行程。岗托村—十八军渡口—雪巴沟—矮拉山—洒咧营地—最美藏村夏乌村—赵尔丰古县衙遗址—江达。共徒步43公里,以行走的方式一步步丈量这一路的风景,感受藏区文化的神秘,重温当年解放军进藏时的情景。先辈们通过艰苦卓绝的拼搏奉献,用坚定信念撑起了我们精神家园,为雪域高原开拓这条最美红色风景之路!

白云结伴,一路美景到邦达

到藏区游玩,最好是选择自驾。由于一座城与一座城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城市与景点的距离也是很遥远,所以沿途的风景就成了枯燥行车时最美好的调剂。当然也是旅行中的又一收获。在西藏行车是非常惬意的,离天那么近,举手就能触触到飘浮的云朵。而行驶在邦达的草原天路的感觉则象是在驾云驭风。。
317国道现如今已经修得宽阔平坦,雀儿山隧道和矮拉山隧道先后贯通,这条国道驾车容易多了。路好了,也就有闲情欣赏沿途的风景了。德玛雪山是邦达草原上最高的雪山,海拔5480米,山顶积雪终年不化。雪山就在317国道路边。德玛雪山藏语意思是为“十二座神山在此集中”,是格萨尔王传说故事中的神山。雪山高耸入云,巍巍矗立于圆润的草岭之巅,宛似鹤立鸡群,让人心生敬畏。
国道一直伴着波涛滚滚的金沙江,江水两岸,高山峻岭,沟壑纵横,小河、溪流奔腾不息从山间泄下汇入金沙江,金沙江带着原始的野性冲撞于群山之间,山坡间攒三聚五点缀着几幢灰墙红顶的屋舍,绿树掩映中,一缕炊烟袅袅浮起,莽莽大山便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的温意。随着汽车的行驶,五彩的经幡,圣洁的白塔,金碧辉煌的寺庙,不时出现在江边某处。这是在藏区比较长见的。寺庙,经幡,白塔使得人与自然之间便有了维系。
翻过浪拉山便是红色藏城昌都了。我之所以叫他红色藏城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昌都这座城市的所有建筑都是藏式风格,主色调是藏族最崇尚的藏红色,雕绘图案也是吉祥图案或藏家图腾。第二个原因是昌都是当年解放西藏唯一的一场战事,昌都战役的发生地。1950年,解放军第十八军进入西藏,也将公路修到西藏,就是这317国道的前身。西藏当局在帝国主义的蛊惑下,为维护农奴制度,拒绝和平解放。在和平谈判毫无进展时,为了排除阻力,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藏,维护祖国统一,以战求和,人民解放军被迫打响了昌都战役。
昌都战役不是只为消灭藏军和解放昌都而战,而是为和谈而战。一战而打下和平解放西藏的基础。战役历经19天,先后打了20多仗,共歼灭藏军5700余人,俘获在藏军中服务的英国人福特、柏尔及印度人2名。藏军主力被基本消灭。1951年2月西藏地方派出全权代表前往北京谈判,西藏和平解放。

云间天路,邦达草原

雪域高原的草原也与别处不同,邦达草原海拔在四千左右,草原上没有蓬勃葳蕤,也难见不到枝叶繁茂。这里的花草都是紧贴地皮的生长的,矮矮薄薄密密。便如给山岭铺上了一层绒毯。这些细小的草儿与日为邻,与云为伍,与风为伴,生长的无生无息。却使得这空旷苍莽的大山妆上了华丽的色彩。
公路曲折,一直伸向邦达草原深处,直至穿过草原。而波涛滚滚的金沙江也与公路比邻相伴。江岸边或断崖峭壁,或沟壑纵横,或田园庙宇。于是草原地貌就有了变化。随着汽车的行驶,五彩的经幡,圣洁的白塔,金碧辉煌的寺庙,不时出现在江边某处。坦荡广袤的大自然,无所不在神佛,庸庸绎绎的人间烟火,就在白云苍狗变幻中和谐成藏区独特的风景。
国道一直伴着波涛滚滚的金沙江,江水两岸,高山峻岭,沟壑纵横,小河、溪流奔腾不息从山间泄下汇入金沙江,金沙江带着原始的野性冲撞于群山之间,山坡间攒三聚五点缀着几幢灰墙红顶的屋舍,绿树掩映中,一缕炊烟袅袅浮起,莽莽大山便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的温意。随着汽车的行驶,五彩的经幡,圣洁的白塔,金碧辉煌的寺庙,不时出现在江边某处。这是在藏区比较长见的。寺庙,经幡,白塔使得人与自然之间便有了维系。
藏区的天气和藏区的云一样率性,说变就变。才还是白云悠逸,转眼阴霾欲雨,云彩流转之间,阳光忽隐忽现,邦达草原起伏的草色,明暗转换,象是闪着光华的绸缎。随着视角的移动,变幻着低调奢华的色彩。奇妙的光影营造出视觉盛筵似在挽留游客的匆匆脚步,慢一点,再慢一点。
雪域高原的草原是与别处不同的,邦达草原海拔在四千左右,草原上见不到乔木,便是灌木也是难见,因为低温,这里的花草都是紧贴地皮的生长的,矮矮薄薄,密密稠稠。象是黄绿的皮毛碾制的毡毯。绵绵软软,相互牵连扶持依存。弱小而团结,连绵成接天盖地的茫茫藏东草原。
邦达草原上另一座值得关注的山是浪拉山,在藏区不能算高山,但因著名歌手韩红那首动情的歌曲《浪拉山情》而为世人熟知。浪拉山,属于自东向西第五条山脉由唐古拉山脉延伸出的他念他翁山--怒山山脉。怒山山脉也是澜沧江和怒江的分水岭,是韩红家乡昌都附近最高的山峰。韩红西藏行踏上家乡的土地,在海拔4572米的浪拉峰巅上,遇到一群藏族孩子。韩红与他们坐在了一起,一边吃着牦牛肉干,一边唱着“风儿伴着我走,云儿悠闲自得……”深情的演唱,悠扬的曲调传遍大江南北,也勾起了人们对浪拉山的无限向往。
邦达草原位处昌都地区三江流域之高山深谷中,海拔4200米左右,是澜沧江与怒江之间分水岭—他念他翁山主脊上的一个宽坦山源盆地,怒江东支玉曲上游河段蜿蜒曲折与其间,两岸广阔的低湿滩地生长着茂密低矮的大嵩草甸植物。邦达草原是藏东高山峡谷间不多见的地势宽缓、水草丰美的高寒草原。怒江支流玉曲上游蜿蜒流淌其中,两岸广阔的低湿滩地上生长着茂密低矮的大蒿草、苔草之类的草甸植物,绿茵如毡,除成群牛羊在那里游荡觅食外,偶尔也会有一些藏原羚出没于其间。冬季时节的邦达草原,牧草已趋枯黄,显得有点萧索荒凉,缺少些许生机。然而因位处西藏东部,降水稍多于西藏中西部地区,牧草生长状况较好,这里是西藏境内较为优良的天然草场,畜牧业比较发达。
一路美景,离开了江达,离开昌都,离开邦达草原,到邦达机场,美丽神秘的藏东,我还会再来。

本游记著作权归@霜凌视界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